8/7邁向老年的藝術4

南與北文化出版,《擁抱老年心生活》,古倫神父在書中說:「孩童常喜歡跟祖父母在一起,其中一個原因是祖父母比較不會評斷他們,能讓他們安心地做自己。」能夠這樣的祖父母,常是學過放手的人,他們不但能因此祝福兒孫,還常能在一些場合中(職場、教會、國家),成為對立雙方的橋樑。

像美國一些卸任總統,沒有繼續抓住權力,卻甘心受現任總統差派,去執行一些帶向和平與祝福的任務。

有個老人在60歲時,就很認真地把公司交給兒子,當他看見昔日部屬越過他去找他兒子,討論一些重要事情時,感覺到不被諮詢的痛苦;他認真地承受了放手的痛苦,一小段時間後,他終於可以誠心地引退,並且充分享受放手所帶來的自由。

想要在老年時成功地放手,就必須從年輕時開始操練。父親們!你的小孩開始長大時,你逐漸有更多機會學習放手;神沒有安排我們必須一下子全放手,但你若不開始學習,到年長時將成為別人的負擔,自己也會有許多抱怨。

7/24邁向老年的藝術3

我已經六十多歲了,還是跟年輕時一樣經常不知疲倦,但真疲倦時,不會逞強。當年歲增長時,我們需要謙卑的心,來接納自己日益縮減的限度。當然老人還是可以做許多事,只不過可能必須換個方式和種類進行罷了。

有一些為人子女的,不敢設定長輩的界線。然而如果子女一味地滿足父母的願望,這對父母來說也沒有幫助。那些遇見年長的父母無理要求的子女,有時我會教導他們起來拒絕他們的要求,溫和而堅定地表達你的意見。

邁向老年最有意思的藝術是放手,有了老花眼,就不要那麼挑剔了。人不是老了,會自然放手,聖經中的雅各,若不是神興起環境來對付模造,是不會輕易放手的;但他的放手帶來多麼美好的結局,而且他本人的生命因此更散發出光輝來。

7/10邁向老年的藝術2

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:「任何人只要停止學習,他就是老人,無論他的年紀是20歲或80歲。」英國哲學家培根說:「我永遠不會變成老人,我總是比老年人年輕15歲。」但另一方面,知道並接納自己變老了,並因此對我們的生命、生活作出調整,是一件正確的事。

南與北文化出版,古倫神父著,中文譯本譯作《擁抱老年心生活》,其原文書名是:《邁向老年的藝術》。變老的藝術包括接納與放手,首先你接納自己的身體不如年輕時了;我有時洗澡時,滑了一下,很快穩住,會對自己說:「剛剛這一下若發生在我70歲時,不知會不會跌斷骨頭?」我不是使自己變得杞人憂天,而是開始留意浴室地板不要太滑,洗澡或做別的事時動作也更小心;我發現這還會幫助我,更安息在神手中。

6/26邁向老年的藝術1

祖父母可以成為小孩一生中最重要的教師。瑞士哲學家與詩人Henri Amiel說:「知道如何變老,是智慧的傑作,也是生活偉大藝術中最艱難的篇章。」

南與北文化出版,古倫神父著,中文譯本譯作《擁抱老年心生活》,其原文書名是:《邁向老年的藝術》。一個懂得邁向老年藝術的男人,一定會是更好的父親與丈夫;一個女人懂這個,也會幫助她過得更美好;而年輕人有時分點心,來想想這個,對他的成長也很有幫助。

棒球明星Chili Davis說:「變老是必然的,長大成熟卻是我們的選擇。」有些人變老時,從不失去美容,他們的美只不過是從臉上移到心裡罷了。重要的是你的皺紋,應該閃爍著光輝。如果我們的心常保年輕,就不會變老。馬克吐溫說:「年紀存於心而非實存,如果你的心不在意,它就不存在。」確實是這樣,有時我想讓座給一個老人,才想到他年紀應該跟我差不多!

6/12宣教心靈獨白2

《宣教心靈獨白2》宇宙光出版

加拿大到中國的宣教士,在雲南慄憟族中服事的楊宓貴靈說:「將來我到了天堂,他們將只會看到我的腳跟,因為我會常攀在金牆上,往下看著慄憟教會。」

到台灣的宣教士,幫助學生的繆學理說:「幫助一個孩子,等於幫助他的家庭站起來。」

來台灣宣教,多在東部原住民中,創立芥菜種會的孫理蓮說:「生命好像錢幣,你可以隨意花用,但是只能花用一次。」

到中國、印度、非洲的宣教士,劍橋七傑之一的施達德說:「除非你完全降服於神,否則你就不能知道祂的心意;一旦你降服了,祂就會告訴你祂要你作什麼。」

耶穌會創始人之一,首先將天主教傳播到亞洲的馬六甲和日本,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,16世紀的沙勿略說:「在勞苦的生活中,為得到高尚的休息,莫過於為上帝做一點危險的工作。」

5/29宣教心靈獨白1

《宣教心靈獨白1》宇宙光出版

阿爾及利亞到中國的女宣教士,在山西霍州服事的馮貴珠說:「如果能夠肩負世人的苦難,我在所不辭,義無反顧。」

美國到中國的宣教士,曾在南京大屠殺期間,積極營救中國難民的魏特琳說:「如果能再活一次,我還是要為中國人服務;因為中國是我的家。」

美國到中國與台灣的宣教士,參與創立了台灣的貴格會,是蕨類與鳥類國際級專家,曾在台大植物系任教的棣慕華博士說:「野花不管是生長在高遠的山崖上,或是幽暗的山谷中,都一樣盡情綻放美麗,我們作人也要這樣。」他父母是醫療宣教士,後相繼病逝;母親離世前問三子:「誰願意去?」大兒子棣慕華說:「我願意去。」

美國來台灣的宣教士,創辦《空中英語教室》的彭蒙惠說:「愛是上帝賜給我的天賦,上帝給了我多少愛,我就該為別人付出同等的愛。」

英國到中國與台灣的宣教士,四兄弟皆宣教士的艾得理說:「最大的錯誤,不是跌倒,而是跌倒之後,不肯爬起來。」

英國到中國宣教士,奧運田徑金牌得主,《火戰車》故事主角李愛銳說:「上帝給我飛快的雙腳,是叫我在跑步中榮耀祂。」

5/15母親的畫像

瞭解孩子的母親有福了,她將擁有一生美好的回憶。

知道怎樣安慰鼓勵孩子的母親有福了,她將得著兒女的心。

教導兒女敬畏神的母親有福了,她一生不會缺乏平安喜樂。

留心並看重孩子的優點,輕看孩子缺點的母親有福了,她將以孩子健康的人格為榮。

美國幽默作家馬克吐溫說:「我給我的母親一大堆麻煩,但我想她樂在其中。」

每個成功的男人,背後都有一位好婦人,妻子或是母親;如果兩者都有,那麼他得著的是雙倍祝福。

美國演員Milton Berle說:「如果世界真是演化來的,為何母親只有兩隻手?」

有人說:「母親的擁抱,在她放開手之後,仍存在很久。」

5/1護師節

5/12是國際護師節,祝白衣天使們快樂!
南丁格爾推動了世界各地護理工作,和護理師教育的發展,被譽為近代護理創始人。1963年國際護理協會決定以她的生日,5月12日為國際護士節。2010年台灣將護士提升為護理師層級,這是應該的,他(她)們配得尊重。

台灣的護士花是海芋,
她清秀挺拔 擇善固執 如護理之愛
她氣質高雅 清風亮潔 如護理之光
輕柔溫馨 有藝術品味 如護理之美
豁達開朗 有青春活力 如護理之情

《南丁格爾語錄》
摘自張文亮教授的書

  • 一個踏實的人總比別人多做一些
  • 護士的使命感是建立在服務別人的心志上
  • 護士工作的榮譽感是建立在上帝的喜悅上
  • 護理是你雙手的操作,聖經則存在你心中
  • 決定你流露出怎樣的生命
  • 上帝的呼召是要我帶著強烈的信仰到窮人中間工作
  • 先認清自己願接受矯正,才能管理自己
  • 能管理自己,才能管理別人
  • 護理不只是一種技術,而是生命
  • 你所做的是你所是的
  • 護理是一種科學,也是照顧人生命的藝術
  • 護理是熟練技術的手,冷靜看出細節的頭腦,與一顆愛與溫暖的心

 

4/17子欲養而親不待

如果你要給母親一個微笑,現在就給吧!
如果你有一句仁慈的話,現在就對母親說吧!
當天使來歡迎她進入黃金彼岸時,她就不再需要這些了。
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。
趁母親在世,給她一個微笑吧!
如果你等待,就會來不及了。
如果你有一束鮮花要給母親,現在就給吧!
將鮮花輕輕地放在她的胸前,在她額頭獻上你的親吻;
倘若你等到她離世,才將鮮花擺在她的下面,對她有何意義呢?
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。

4/3慎終追遠

神是一位會紀念的神,祭祖掃墓也是一種紀念。

我相信人死後,我們無論做什麼,頭七、百日、告別式,都不能再影響死者;人一切修為都要在身體裡進行的,他們進去的是比我們這裡更有能力之處,哪裡需要我們拜什麼,他才能維持生活呢!

我相信古代人,祭祖掃墓,是為活著的人,而不是為死去的人;所以說:「慎終追遠」。慎終追遠是世上凡是善良的民族,都會有的觀念,但作法方式各不相同。

華人追念先人的方式,也不是自古至今皆同;拿食物祭拜是後來的事,為了向先人表達孝敬。但大家都同意,並非先人真來吃供物;各善良民族都同意,生前孝敬才有意義。

所以如果您主張,拿食物祭祖來孝敬,長輩在世時您也孝敬,那是好事;若有人在父母活著時,極盡孝道,父母走後以別的方式來表達追思,並向子孫追述先人懿德,不也是美事嗎?
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